由于筆者近期關注農業+互聯網方向比較多,案例就主要以農業互聯網化為主,來講一下我是怎樣做行業研究和設計投資策略的。
首先,我們一般看一個行業,會先了解一下這個市場的大致情況。比如說國內,現在農業的話,差不多是10萬億左右的市場規模,主要分為產前、產中、產后幾個階段。然后,看相關領域里有哪些家互聯網公司已經在做了,并且他們在融資、團隊背景、業務的模式和數據方面的基本情況怎樣——這是國內的部分。
接下來會看一些國外的對標公司,比如農業發達國家,美國、日本、法國就分別代表了幾種不同類別的國家,看一下這幾個國家的農業互聯網平臺都做到了什么樣的程度。一般的話,這兩部分的工作用兩到三天就能結束。但接下來一個關鍵點是,由于幾個國家的底層環境不一樣,導致很多項目上層的模式可能會有所差別,這樣的話,就要回頭去研究兩個國家現在農業的進展情況包括簡要的歷史發展情況,來判斷中國究竟是否適合復制美國或日本某種農業電商平臺的模式,如果說不適合復制或移植,我們就需要重新考慮自己應該怎么去做。
行業的目的有四點,核心目的是要設計出整個投資邏輯的框架,其中核心的一個節點是需要在產業鏈的上下游去布局,把中間每部分的成本盡可能地降到最低。
第二點是關于模式的判斷,我們做投資的過程中會發現很多項目模式前期是很接近眼前的、但是不符合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這樣的項目在短期之內會有一個迅速的業務增長量,但是如果團隊的學習能力、執行力跟不上未來的發展,很可能就會在未來的幾年之內被淘汰。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比如最初城里有很多馬車,路上會有很多糞便,很多人會做一些清理街道的工作去賺錢,但是后來有了汽車這個發明之后,之前做清理的那一部分人就徹底沒有了市場。所以一個好的模式核心主要還是要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
當我們把投資決策的整個框架做完之后,回到這個領域里去找(相關團隊),基本上大家都傾向于用更多的錢去砸排名第一的團隊,而不是以更少的錢去獲得第二名或第三名公司的股份。因為在未來比如說互聯網平臺就會生成一家,如果一些領域里面暫時還有沒有人去做,還有機會,可能我們做早期投資的人就會去孵化這些方面的項目。包括找一個適合創業的人,幫他導一下這種行業的資源,幫他自己在短期之內快速的成長起來。